王维:山中

  《山中

  作者:王维

  原文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注释

  1、荆溪:即长水,又称荆谷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北,西北流,经长安县东南入灞水。参见《水经注·渭水》《长安志》卷一六。
  2、元:原,本来。
  3、空翠:指山间岚气。

  赏析

  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像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www.haocihaoju.cn)“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描写山水的古诗

  描写山水的古诗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秋登万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3、《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山中·荆溪白石出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5、《登池上楼

  南北朝·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6、《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0、《饮酒·结庐在人境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1、《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12、《南湖早春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13、《山居秋瞑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4、《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5、《巫峡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