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一本书500字作文

  我喜欢的一本书500字作文(一)

  我喜欢的一本书是《安徒生童话》,其中有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讲了:在一个新年的夜里,天上下着鹅毛般的大雪,街上行人已经很少了,大家都围着火炉吃东西……可卖火柴的小女孩还要光着脚,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冷的大街上卖她还没卖完的火柴,因为她不卖完就不准回家。这时她又冷又饿只好在一个墙角靠擦火柴取暖。看着别人家围着火炉热闹的样子,不由地想起自己的妈妈和老祖母,于是她划过第一根火柴,透过火柴的火焰她看了火炉和食物……因为她现在最需要了。她划过第二根火柴她看见慈爱的妈妈,妈妈用温暖的手抚摸着她的头。“她就这样划了一根又一根……划到最后一根火柴她看见了自己的老祖母,慈祥的老祖母疼爱把小女孩抱在怀里,最后老祖母带着小女孩飞到了一个没有饥饿没有忧愁的地方……”读到在我的眼眶湿润了,如果她在我身边我定会把她带回家里给她一些吃的或一件新衣服什么的,看着她,再看看我们,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庭里,吃着爸爸妈妈做得香喷喷的饭菜,看着好看的电视,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而这些快乐和幸福对她来说都是那么遥不可及,而我们却常常埋怨爸爸妈妈这样或那样,你觉得这样应该吗?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的同时要好好学习,以后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同时也要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我相信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我喜欢的一本书500字作文(二)

  书让人展开无限遐想;书让人开阔眼界;书让人丰富知识……一本好书就好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件。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生活没有书籍就好比鸟儿没有翅膀。有许许多多的人喜欢读书,喜欢在阅读中享受书的“美”。《中国神话》就是我所喜欢读的一本书。

  《中国神话》是一本讲述了中国大小神话的书。虽然里面只有十几个小故事,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却显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精卫填海》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卫始终在西边山林和东边大海之间来回,一颗一颗地把小石子投入海中。”这段话写的是“精卫”为了把大海填起来,终年不辞辛苦地从山林中衔石子去填海的事情。从这段话中,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时间长了就一定能成功,只要目标专一,水也能滴穿石头,绳也能锯断木头,再小的石子也能把浩瀚的大海填上。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它给予了我深刻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书中精妙绝伦的词语。渺小、慌忙、凶光、闪烁仅仅是几个词,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是美伦美奂:“它黑色的身影,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显得十分渺小……”除此以外,这本书还有好句、好段,更有好的故事。比如《海中三神山》、《钻木取火》、《酒仙杜康》、《过年》等都美文佳作,一定会让你目不遐接的。下面就不多介绍了,有空的话,自己可以去品尝这种美妙的味道,感受那奇美的境界。

  书让人展开无限遐想,书让人开阔眼界;书让人丰富知识……让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来享受这无限之乐吧。

  我喜欢的一本书500字作文(三)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_《鲁西西外传》,我每天都如饥似渴地阅读它,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都像磁铁一样吸引我。

  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是鲁西西,她还有一个哥哥叫皮皮鲁,(www.haocihaoju.cn)鲁西西是一个可爱,大方,漂亮的小女孩,她经历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先是鲁西西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里她又碰到了新奇有趣的事情,每一件事都让我好奇,好像把我也拉进了这本书。和鲁西西一起,她走到哪儿,我就好像真的在那玩了一圈回来。例如:眼泪湖奇遇这一篇故事就使我感动,眼泪湖是女孩子的眼泪聚成的一个湖,还有一个是男孩子眼泪聚成的一个湖,女孩子眼泪湖里的眼泪太多了,可男孩子眼泪湖里的泪水又太少了,鲁西西知道女孩子哭的次数太多了,她把女孩子眼泪湖里的泪水,放到男孩子的眼泪湖里,现在两个眼泪湖里的泪水一样多了,她说以后女孩子眼泪湖里的水不会再比男孩子的多了……这让我懂得女孩子不比男孩子差的道理。这笨书的作者是郑渊洁叔叔,他所有的作品栩栩如生,让我回味无穷。

  我家的书柜上堆满了书,可我还是单单喜欢这本书,它什么地方都吸引了我,也让我喜爱,更让我念念不忘,鲁西西的特别经历让我浮想联翩,文中的人物让我流连忘返,鲁西西经过的地方让我好奇……鲁西西有一种精神让我学习,那就是她永远那么乐观,每次在书中见到她,她总是笑眯眯的……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很会生气,一遇到不开心的事,就会气嘟嘟的,自从看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人哭着过也是一天,笑着过也是一天,何必不快快乐乐过每一天呢!我要放开一点,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

  《鲁西西外传》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人可以每天都开开心心,我们要笑着去面对生活。

难忘那段时光作文

  难忘那段时光作文(一)

  我记忆中的童年是由我的老祖母带大的。那时她认为她的快乐便是我的一切。可以说她用她的晚年铸造了我初入人群的人生,用晚年的烛光为我照亮了人生新的航向。

  与其说是难忘的回忆,到不如说是送我人生起航的一段时光。

  从我三岁那年,老祖母便已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花白的中短发,一双有着慈祥目光的眼睛,深深的陷下去的眼窝。记忆中的她总是会用她那双褶皱的双手把我揽在她的怀里,尽管那时她已经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了,但在她的怀里,我总是会感到一阵阵温暖。

  小时候坐小儿车一直到了五岁,也正是老祖母在小车旁一直陪伴了我五年。幼时的我受尽了家人的宠爱,而老祖母对我却是最温柔的。她常常推着小孩的竹车,里面便是她心爱的我,手里还随手提着一个装满零食的袋子。

  后来我渐渐地长大了,从此渐渐地离开了老祖母的怀抱,但紧接着她又用她的慈爱为我打开了一扇神话般的大门。从《牛郎之女》到《天井》,再到《八仙过海》。面对浩瀚的星空,一次又一次的引起我对天空,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到了上学的年龄,第一次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回到家我首先向她展示我所学到的东西。不!与其说是展示,倒不如说是向一位不识字的老人炫耀。然而,老祖母的高兴,这是我第一次见她兴奋的流出了泪水。

  后来,我学的知识越来越多了,对目不识丁的老祖母越来越冷淡了。但她依然在为我叙述着那无边的天空……

  不幸的是,有一天我失去了她,那天早上她意外地离开了。中午我放学回家后,眼前的一切对我来说犹如一场噩梦。看到这一切,我的脚步停住了,我再也不敢相信这就是事实。不!我宁愿相信这是一场噩梦。但一切的一切我都再无法阻挡,我只有傻傻的站在那面对着这没有预料到的一切。我痛苦的回忆着我们在一起度过的那段时光,我哭了整整一夜。

  到现在,每当回忆起那段童年往事,心绪总会变得一团糟。不只是对老祖母教育的感激,还是对她的思念,还是对她冷漠的自责……无论什么时候再回忆起那段童年时光,思绪中都依然抹不掉她,眼中依然是那一片苍老的白发……

  难忘那段时光作文(二)

  童年就像摇篮,装着欢笑和眼泪,装着快乐和忧伤,装着所有的回忆……

  记得刚进学校读书时,看到学校是那么整洁漂亮。我很欣慰,很兴奋;但是,人生地不熟,又加上读的是寄宿班,我对学校里的生活充满了恐惧。然而,三位老师的到来,我所有的担心和害怕很快就被抛至九霄云外了。到如今已五年过去了,我已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  数学课上,朱老师耐心地教导着我们,细心地为我们分析着各种题型,仔细地为我们讲解每一种计算公式……我们每个人都听得很认真,很入神。然而,这样的课堂终于有一天结束了,因为朱老师因患白血病离开了我。朱老师走了,我们似乎也“傻”了。

  我们的生活老师骆老师,和我们朝夕相处了8个学期,终于有一天,她也告诉我们,她也要离开我们了,因为,她已经成了正式的老师,要到乡下教书去了。哎,又是一个“晴天霹雳”哪!要知道,骆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时刻照顾着我们的生活起居,她在的那时候,我们真的可以说是“不愁吃,不愁穿”;她在的时候,我们不管吃什么都是那样的美味……可是如今,她也走了。我们好伤心哪!我们好好的一个班级竟然只有何老师一人独守阵地,感觉好凄凉啊。每每想到以往,我的心就会无止尽地流泪……

  往事就如一场场电影,一幕接一幕。六年,是短暂的,但是每一个日子都是那样精彩;犹如天上的星星,都是闪亮的。让记忆回到时光隧道吧!我好想、好想,好想回到那段时光!

  难忘那段时光作文(三)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五彩缤纷的,不过在这一段虽短暂却又极让人难忘的日子里,也总是会有很多让我们难忘的时光。那时的我们没有学习上的压力,尽情地玩耍。

  外婆家总是有很多乐趣。因为外婆家在杨梅山后,外公虽然60多岁了,但身体很硬朗,在山上种菜,童年时他常带着我和两个表哥上山玩。

  一个春天,我和两个表哥来到外婆家玩。外婆拿出了一个个类似圆球的小果子招待我们,说那是一种很好吃的水果,叫“梦”。我们一尝,果然很好吃,又酸又甜,一小碗很快就被我们三兄弟吃了。但我们意犹未尽,仍然想要。外公拿我们没办法,只好说山上有很多,让我们自己去摘。我们高兴极了,一个冬天都

  “宅”在家里写作业,外面又太冷了,感觉都快“生锈”了,(www.haocihaoju.cn)加上有美食吃,都有一身的干劲。

  先由外婆带我们去了解“梦”:“梦”多生长在灌木丛边,果实越大、红颜色越深越好吃……之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动手了。稍微向杨梅山深入一点,我们便看到许多红色的小球,都快流口水了。当然,在这之中,我们几个也没忘了比赛谁摘得多或者又大又甜。我也发现几个窍门:要深入到灌木丛多的地方去摘,大部分地方底下已经被摘了,上面的没有长好,又小又酸,甚至还有青绿色的,摘了不能吃,之后又吃不到了……

  摘到后来很多了,有些无趣了后,我们便转移了目标。三个人比赛捉蝴蝶和蟋蟀,定下一些规则,比如不准伤害它们等等。捉蟋蟀我真是不擅长,两个表哥捉到两只时,我连蟋蟀影子都没有看到,只能观察他们捉到的蟋蟀。常见的是灰色的,腿很细,但爆发力强,能带动整个身体跃起,还有一种好看一些的绿色的蟋蟀……后来我还是将目标转向蝴蝶,这可是我的强项,待蝴蝶停在一处时,从后面慢慢靠近,屏住呼吸轻轻捏住蝴蝶收拢的两只翅膀,便可以成功抓到了,更令我高兴的是成功抓住了一只美丽的凤蝶……

  外婆家的后山,可以说是我童年时的一个乐园,这份美好而童真的记忆,也会终生埋藏在心里。

榴花似火忆端午

  金灿灿的麦田,黄澄澄的杏儿,

  香喷喷的粽子,红彤彤的石榴花……

  啊!在这美丽富饶的关中平原,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约定俗成形成的传统节日。

  对于端午,我素来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的感情。这其中,有着景仰屈原的圣洁情怀;有着对“吃粽子,喝雄黄酒,插艾叶”的传统习俗的眷恋;还有着对远在天国的老祖母、老父亲的深切的怀念,因为这天正是俩位老人的寿辰。诞生在端午节的老祖母,在她23岁那年的端午节又生下了我的父亲。

  记得儿时的故乡,每年的端午节,是我最快活的日子——

  一早起来,全家人象过年一样喜气洋洋,妈妈帮我穿好新衣,然后我一蹦一跳的跑到老祖母的炕头,大声叫道:“婆(关中方言,即:祖母)孙儿给您老人家祝寿了!”随即跪在地上,叩上三个响头。老祖母总是笑呵呵的对母亲说:“快把我的大孙儿扶起来!这是婆给的赏钱。”我便赶紧上前接过祖母的红包儿,一转身,又欢快的跑到父亲身边:“大(关中方言,即:爸爸),孩儿给您祝寿了!”还没等我伏下身子,父亲就拉住我也掏出红包儿,因为按照风俗,老人在堂,晚辈是不能过寿的。所以,给父亲拜寿的礼节就免了。到了上午,临村的亲戚们便一溜一串的登门了,他们都携带着新登场的麦子磨面烙成的香甜的大饼,还有各式糕点,我象馋嘴的猫儿一样围着老祖母,因为这些礼品全放在老祖母的炕头,而祖母总是捡最好的递到我的手里。晚上,就更热闹了,村里的大伯大娘姨姨婶婶们,有的提着鸡蛋糕点,有的拿着挂面粽子,还有一些大伯大叔拎着“西凤酒”,在屋子里、院子里摆开了酒席,他们都依次先向祖母敬祝寿酒,祖母年事已高,象征性的抿一小口儿,算是回敬。之后,便是父亲他们一帮弟兄的天下。那时,父亲正是血气方刚的汉子,他曾经赤手搏斗持枪的土匪,并在乡亲们的协助下擒获,这个土匪由于恶贯满盈后来被人民政府就地处决。所以,这帮庄稼汉子喝起酒来,猜拳行令,好不热闹!而我则象条小鱼儿,欢快的穿梭在他们中间……

  诞生在端午节的老祖母,对我总是怀着象红彤彤的石榴花一样火热的情怀!

  是她老人家牵着手儿,把我送进了小学堂。

  每年的端午节,我也总是环绕在祖母的身边,为她祝寿祈福。

  记得那年我在远离故乡10多公里的城镇的高中读书,端午节正是迎战高考的关键时刻,直到星期六下午,我才一身汗水一身土的徒步赶回家中,老祖母见我回来,扭着小脚快步走到后院的红薯窖边,用绳儿吊起沉在窖里的一个小碗(因为没有冰箱,窖有10多米深,温度较低),碗里存放着前天过端午节时留的几片肉。祖母倒在小铁勺里热了热,然后夹在馍馍里递给我。当时的农村,粮食十分紧缺,我读书住校,每天两顿饭,每顿两个馍算计着吃。17、8岁的小青年,这那够呀!常常是星期五下午,馍袋子就空了,饿到第二天下午才赶回家中。我知道,祖母给我的馍馍,也是父母省吃俭用孝敬她老人家的,可她宁愿忍饥挨饿,总是留给我吃。看着我吃得那么香甜,老祖母的眼角眉梢都洋溢着慈祥的笑意……

  后来,“文革”浩劫降临神州大地,高考停止,我便应征入伍。每年快到端午节的时候,我总是给祖母、父亲汇寄一些钱,并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1982年的那个端午节,年过八秩的老祖母身染沉疴。我从江南的军营带着正上幼儿园的小儿子返乡探望。白天,我接来城里的名医为她老人家诊治;入夜,在祖母的炕头,小儿子则表演着从幼儿园学来的舞蹈节目,还稚声稚气的念着:“西天取经有唐僧,后面跟着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猪八戒……”。直逗得老祖母好象忘记了病痛,憔悴的脸上总是笑呵呵的。20多天的假期很快就满了,而老祖母的病情也仿佛好转了一些。我含泪辞别祖母和父母亲,登上了归队的旅程。回到部队10多天,我接到祖母辞世的电报,那时哟,伤心的泪水象断了线的珍珠一串串的洒落面颊……

  20年前的金秋,我由团副政委的岗位转业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被安排在地区报社担任领导工作。

  每年的端午节,我总是带着糕点烟酒,回到父亲的身边,为他祝寿;晚上,又和儿时的伙伴们一起,让素来爱喝几杯的老父亲尽兴,有时兴之所至,豪爽的父亲还唱上几句秦腔。

  岁月流逝,父亲也迈进了“古稀”的人生行列,他也从村里“老支书”的位置上退了下来。由于每年的端午,正是乡亲们挥镰收割的大忙时节,他怕乡亲们受累,便让我接到城里,几位子女和亲友一起为他祝寿。

  大儿子大学毕业后,曾在贵州工作过一段时间,春节探亲时还带回来两瓶“茅台酒”,我一直珍藏着。那年喜逢老父亲“八秩”大寿,几位好朋友问讯而来,我把他们安排在饭店里,席间,我拿出“茅台”,朋友们依次为老父亲满满的斟上,他老人家笑呵呵的,高兴得一饮而尽。当远在北京、上海就读研究生的两个孙儿打来电话祝寿时,老父亲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儿,连连回答:“好!好!”……

  年的端午节,是我为老父亲举办的最后一个“寿宴”,那天,我一早起床,骑上自行车到老城里买回香喷喷的粽子,黄澄澄的油糕和甜丝丝的绿豆糕……,这些,都是他老人家最爱吃的呀。老父亲已经87岁高龄了,身子骨还硬朗,在老家,他还骑着自行车赶集呢。中午开宴,我和妻子、弟、妹依次敬给他的酒,他都高兴得一饮而尽。当我把他的大孙儿在国庆节即将举办婚礼,孙媳妇也是研究生的喜讯告诉他时,老人家更是兴奋得满脸是笑。因为大孙儿是我的妻儿当年还未随军时,在家乡由他一手带大的呀!

  记得在大儿子的婚礼上,老父亲看着美丽的孙媳妇亲切的叫着“爷爷”时,他那满是皱纹的面颊竟也落下了喜悦的泪珠儿。

  之后,他回到老家才一个多月,竟然无疾而终!伫立在老父亲的坟前,仰望着漫天的雪花,我含泪哭诉—–

  “敬爱的老父亲哟,天寒地冻,请您加件衣裳,一路走 好……”

  啊!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我虔诚的端起盛满粽子、油糕的盘子,敬献在老祖母和父亲的遗像前,也献上我的满腔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