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的诗

  高适的诗

  1、《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3、《入昌松东界山行

  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
  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4、《塞上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5、《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6、《送别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7、《送兵到蓟北

  积雪与天迥,屯军连塞愁。
  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

  8、《送蔡山人

  东山布衣明古今,自言独未逢知音。
  识者阅见一生事,到处豁然千里心。
  看书学剑长辛苦,近日方思谒明主。
  斗酒相留醉复醒,悲歌数年泪如雨。
  丈夫遭遇不可知,买臣主父皆如斯。
  我今蹭蹬无所似,看尔崩腾何若为。

  9、《送蔡少府赴登州推事

  胶东连即墨,莱水入沧溟。
  国小常多事,人讹屡抵刑。
  公才征郡邑,诏使出郊垧。
  标格谁当犯,风谣信可听。
  峥嵘大岘口,逦迤汶阳亭。
  地迥云偏白,天秋山更青。
  祖筵方卜昼,王事急侵星。
  劝尔将为德,斯言盖有听。

  10、《秋日作

  端居值秋节,此日更愁辛。
  寂寞无一事,蒿莱通四邻。
  闭门生白发,回首忆青春。
  岁月不相待,交游随众人。
  云霄何处托,愚直有谁亲。
  举酒聊自劝,穷通信尔身。

  11、《送董判官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12、《送桂阳孝廉

  桂阳年少西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
  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13、《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14、《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

  征马向边州,萧萧嘶不休。
  思深应带别,声断为兼秋。
  歧路风将远,关山月共愁。
  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

  15、《送裴别将之安西

  绝域眇难跻,悠然信马蹄。
  风尘经跋涉,摇落怨暌携。
  地出流沙外,天长甲子西。
  少年无不可,行矣莫凄凄。

  16、《辟阳城

  荒城在高岸,凌眺俯清淇。
  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
  奸淫且不戮,茅土孰云宜。
  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
  母仪良已失,臣节岂如斯。
  太息一朝事,乃令人所嗤。

  17、《别从甥万盈

  诸生曰万盈,四十乃知名。
  宅相予偏重,家丘人莫轻。
  美才应自料,苦节岂无成。
  莫以山田薄,今春又不耕。

  18、《别崔少府

  知府少得意,汶上掩柴扉。
  寒食仍留火,春风未授衣。
  皆言黄绶屈,早向青云飞。
  借问他乡事,今年归不归。

  19、《别韦兵曹

  离别长千里,相逢数十年。
  此心应不变,他事已徒然。
  惆怅春光里,蹉跎柳色前。
  逢时当自取,看尔欲先鞭。

  20、《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颂美驰千古,钦贤仰大猷。
  晋公标逸气,汾水注长流。
  神与公忠节,天生将相俦。
  青云本自负,赤县独推尤。
  御史风逾劲,郎官草屡修。
  鹓鸾粉署起,鹰隼柏台秋。
  出入交三事,飞鸣揖五侯。
  军书陈上策,廷议借前筹。

  21、《独孤判官部送兵

  饯君嗟远别,为客念周旋。
  征路今如此,前军犹眇然。
  出关逢汉壁,登陇望胡天。
  亦是封侯地,期君早着鞭。

  22、《古歌行

  君不见汉家三叶从代至,高皇旧臣多富贵。
  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馀议。
  苍生偃卧休征战,露台百金以为费。
  田舍老翁不出门,洛阳少年莫论事。

让人心静的佛语禅心,多读多受益

1. 有缘而来,无缘而去。世上之事,就是这样,该来的自然会来,不该来的盼也无用,求也无益。有缘,不推,无缘,不求。来的,欢迎,去的,目送。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人世间的事情勉强终归不能如意,强求势必不会甜蜜。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无悔,尽心无憾。

2. 生活的过往从来就不是生命的负累,它是人生的一种提醒,宽容与大度,那些曾经的过往,已经和生命融为一体,何苦再去挑剔与磨砺,那些曾经的悲情与痛楚,才成就了今天的平衡与淡然,既然能够理解人生苦短,那么何苦不让烦恼化作云烟。

3. 我们脚踏实地地老实修行,这样烦恼就会越来越少。有些事情不要太执著。破了我相,再破了法相,这就是菩萨的境界,最后连空相也去掉,空执也去了,人我四相、空相,全都破了,这就是佛的境界。所以多诵经有非常非常大的益处,能让我们开智慧,能够看透世界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去除烦恼。

4. 不圆满的是自己的烦恼,不清净的是自己的业障。你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的智慧不够;你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的慈悲不够。有慈悲的人,没有看不起的人;具有智慧的人,没有看不惯的事。其实,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都是正常的,没有不正常的。只是众生的因缘不同,所以才有不同的显相。

5. 古人云:”福祸无门,惟人所召”;佛教云:”有因必有果”。我们无论是福是祸,都是因为我们的业力召感,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所以,我们当下无论是自己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感受,是苦的还是乐的,都是我们过去种的种子,现在的果报。因此,要想人生活得幸福、美满、快乐,就要多种善的种子。

6. 入世修行,即在红尘之中修行,修口、修耳、修心、修行、修眼等等。修行即自律,道法自然,改造自己,让自己的身心处于和谐状态。修口,以善言对人,不与人争、吵,处处礼让与人;修心,则心正、心善而百毒不侵、海纳百川;修眼,令自己眼中存善,而将恶俗之物隔绝在外,不乱人心性;修耳,不偏听偏信。

7. 当有人迷途时,我们为其指条路;当有人遇到困难时,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当有人失意时,我们送去鼓励的话。这种慈悲之举在帮助、温暖他人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慰藉,这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当我们的内心充满慈悲,在践行佛教的慈悲精神时,我们就与佛菩萨是一样的。

8. 苦才是人生,痛才是经历,累才是工作,变才是命运,繁才是世情,简才是生活,独才是成熟,忍才是历练,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常才是大智,忘才是福气,舍才是得到,做才是拥有,学才是知识,谦才是提升,执才是成功,惜才是布道,爱才是慈悲,戒才是加持,循才是超脱,念才是当下。

9. 宽恕别人何尝不是宽恕自己,伤害了別人的心,自己的心又怎能快乐,放心的去爱吧,如果爱不了所有的人,就好好爱身边的人,宁可因为爱而受伤害,也不要因为怕受伤害而拒绝爱,当然最可贵且不受伤的爱一定是没有分别心的爱即菩提心!

10. 佛法当中的善因,主要是指十善,而十善主要在于我们的动机必须是善因。例如第一个不杀生,主要指的是不要有杀生的动机。我们要让自心变得寂静、调柔,不再让烦恼作主。做得到这样,就是向善。外在的装模作样、花言巧语,并不是真正的善。这是为什麽十善都会强调动机,它指的是心态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