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鱼的故事,看哭无数人

我一直相信每个人都至少有一个守护自己的天使,他们有的化作亲人陪伴在我们身边,有的化作朋友带给我们欢笑,有的化作爱人给我们最真挚的爱,让我们这群孤独的鱼对世间有了牵挂。

有空给孩子们讲讲三条鱼的故事吧。

01

第一条是海洋深处的大马哈鱼。母马哈鱼产完卵后,就守在一边,孵化出来的小鱼还不能觅食,只能靠吃母亲的肉长大。

母马哈鱼忍着剧痛,任凭撕咬。小鱼长大了,母鱼却只剩下一堆骸骨,无声地诠释着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

大马哈鱼是一条母爱之鱼。

02

第二条是微山湖的乌鳢,据说此鱼产子后便双目失明,无法觅食而只能忍饥挨饿,孵化出来的千百条小鱼天生灵性,不忍母亲饿死,便一条一条地主动游到母鱼的嘴里供母鱼充饥。

母鱼活过来了,子女的存活量却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它们大多为了母亲献出了自己年幼的生命。

乌鳢是一条孝子之鱼。

03

第三条是鲑鱼。每年产卵季节,鲑鱼都要千方百计地从海洋洄游到位于陆地上的出生地——那条陆地上的河流。

央视动物世界曾经播放了鲑鱼的回家之路,极其惨烈和悲壮。回家的路上要飞跃大瀑布,瀑布旁边还守着成群的灰熊,不能跃过大瀑布的鱼多半进入了灰熊的肚中;跃过大瀑布的鱼已经筋疲力尽,却还得面对数以万计的鱼雕的猎食。

只有不多的幸运者才可以躲过追捕。耗尽所有的能量和储备的脂肪后,鲑鱼游回了自己的出生地,完成它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谈恋爱,结婚产卵,最后安详地死在自己的出生地。

来年的春天,新的鲑鱼破卵而出,沿河而下,开始了上一辈艰难的生命之旅。

鲑鱼是一条乡恋之鱼。

04

常常想,在这个世上至少还有三条鱼让我们感动。

一条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目送着我们走向远方,无怨无悔地付出直到无所付出。

一条是子女,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就与我们结下了血脉之缘,从此无比信任相伴到老。

一条是故乡,无论飘得多高,终有一天我们还是要踏上这条回家的路。

我们都是一群孤独的鱼,不小心游到了这个世界上,从此被这个世界收留,成为今生今世三条鱼最大的牵挂。

学会以多维的视角看世界,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网上有个流传很广的段子。

  说的是,有三种鱼很令人感动。一种是大马哈鱼,说此鱼产完卵后,就守在一边,孵化出来的小鱼还不能觅食,只能靠吃母亲的肉长大,母大马哈鱼忍着剧痛,任凭撕咬,小鱼长大了,母鱼却只剩下一堆骸骨,无声地诠释着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第二种是微山湖的乌鳢,说此鱼产子后便双目失明,无法觅食,只能忍饥挨饿,孵化出来的千百条小鱼天生灵性,不忍母亲饿死,便一条一条地主动游到母鱼嘴里供其充饥,母鱼活过来了,子女的存活量却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它们大多为母亲献出了自己年幼的生命。

  第三种就不说了。这前两种,前者被评为母爱之鱼,后者被评为孝子之鱼,赢得掌声一片。

  这段子的真实性存疑,姑且认为真有那么回事儿吧。乍一听挺动人,转念一想呢,又好像哪里不对。

  你说大马哈鱼伟大,但那小鱼为了自己存活去撕咬母亲的肉,吃得母亲只剩一堆骸骨,简直令人发指。乌鳢也一样,生了孩子却把它们绝大部分都吃掉,也是无情中的无情。歌颂这样的鱼,简直是助纣为虐。

  但换个角度再想,母大马哈鱼可以逃命却不逃,心甘情愿以身饲子,说明它有它的图求——也许对它来说,将基因流传下去,绵延万代,比自己活着更重要。而小鱼遵循母亲的选择,帮它实现了愿望,就算吃了母亲的肉,也不算罪大恶极。

  再换个角度,乌鳢幼鱼自发游到母亲嘴里,我们可以主观认为那是天生的灵性,但客观点想,这更应该是一种生命的本能,不管是为了饲养母亲,还是本想觅食却误入母腹,都完全是受本能驱使,不太可能怀有那种“母亲生我不易,我虽幼小,也要以命报答”的高尚情操。

  所以伟大还是残忍,选择还是本能,要看你站在哪个角度解读。

  世间事大抵如此吧。从正面看或许伟大,转到反面,就发现了残忍,再跑到里面,才知道谈不上伟大或残忍,无非都是本能的选择。

  完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认知,人们的争论常常由此产生。

  其实世间的事,多半没有绝对的是非曲直,正义里面常见邪恶,善良背后可能暗含自私,卑劣底下或许隐匿着高尚。

  世界是360度的,也是有无数层面的,大多数时候,真相会有许多个。只是我们的眼界和心力有限,都只能以自己狭小的角度和视野,做出狭小的判别,看到一个真相,就以为知道了全部,于是便有了层出不穷的误解、错判、偏激、极端……而依照这样的见解行事,太容易带来不合心意的坏结果。

  所以,学会以多维的视角看世界,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聪明人会懂得多转一些角度,多剖开一些层面,去寻求更多真相。而有大智慧的人,则会在看到了大多数真相后,选择那个让自己安宁快乐地去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