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登乐游原

  《登乐游原

  作者:杜牧

  原文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注释

  1、乐游原:古地名,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内大雁塔东北,是当时有名的游览胜地。
  2、澹澹:安静,寂静。
  3、没:消失。
  4、销沉:形迹消失、沉没。
  5、此中:指乐游原四周。
  6、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在咸阳市附近。
  7、无树起秋风:即每棵树都在萧瑟的秋风之中。

  赏析

  作者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着有《樊川文集》。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杜牧的诗全集栏目。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www.haocihaoju.cn)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着作甚富,主要着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着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着,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一眼便足以动心的唯美诗句

1.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

2.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

3.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杜牧

4.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

5.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

6.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孟浩然

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

8.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

9.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杜牧

10.微云淡河汉,舒雨滴梧桐。——孟浩然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1、《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8、《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9、《汉宫词

  唐·李商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10、《江南怀古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11、《月夜金陵怀古

  唐·李白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12、《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廖世美

  霭霭春空,
  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登览最关情,
  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
  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
  岸柳何穷,
  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
  旧来流水知何处?
  断肠何必更残阳,
  极目伤平楚。
  晚霁波声带雨,
  悄无人舟横野渡,
  数峰江上,
  芳草天涯,
  参羞烟树。

  赏析

  这是首登临怀古借景抒情的词。上片描写了寺楼的雄伟森严。“霭霭”二句以“森耸凌云”意象映现浮云楼庄严高耸、凌驾云霄,俯瞰沙渚的巍峨楼势。“紫薇”二句写词人联想唐代诗人杜牧登览浮云楼情景,称赞浮云楼令杜牧极为动情,写了绝妙诗章。“惆怅”句写词人以人生迟暮之年登览此楼,较之杜牧更加动情,以致惆怅相思难以排遣。“记当日”四句伸发相思情意,曾凭朱栏共语,离别后空见塞鸿,难问情侣游踪;岸边垂杨绵延无尽,柳絮纷飞,更触发离恨别愁。下片写登楼所思。“催促”二句写岁月如流,年光易逝,旧时倚栏共语处的楼下水,谁知今日又流到何处了呢?“断肠”二句就登楼惆怅强调极目平楚令人伤心断肠,何必非面对残阳才悲凉感伤呢?“晚霁”五句一句一景,以景结情,传达出登楼纵月的悠然情思。全词情景妙合,语淡而情切。

江南春绝句

  江南春绝句

  作者:杜牧

  原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着称,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如《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绝句》、《山行》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篇。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诗意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
  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www.haocihaoju.cn)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杜牧诗集

  杜牧诗集

  1、《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6、《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7、《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8、《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9、《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0、《河湟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11、《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13、《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4、《过勤政楼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15、《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6、《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17、《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18、《鹭鸶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19、《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20、《书怀

  满目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
  只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