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晁补之的千古名句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苏轼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名篇有《照碧堂记》、《拱翠堂记》、《有竹堂记》等。

  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晁补之的千古名句

  1、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

  2、斜日东风深院。绣幕低迷归燕。潇洒小屏娇面,仿佛灯前初见。——晁补之《斗百花》

  3、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杨州。——晁补之《临江仙》

  4、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晁补之《水龙吟》

  5、春辞我,向何处?怪草草、夜来风雨。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殢春且住。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一栏红药,倚风含露。春自未曾归去。——晁补之

晁补之: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

  晁补之

  问春何苦匆匆,
  带风伴雨如驰骤。
  幽葩细萼,小园低槛,
  壅培未就。
  吹尽繁红,占春长久,
  不如垂柳。
  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
  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
  忍轻孤芳醪经口。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
  不因春瘦。
  世上功名,老来风味,
  春归时候。
  最樽前痛饮,
  狂歌似旧,
  情难依旧。

  赏析

  此词为惜春抒怀之作。上片惜春。“问春”二句写春天挟风带雨匆匆而过,而“何苦”二字却透出一种对春天风雨“驰骤”的责问,埋怨其徒劳自苦,言外已露人之“惜春”,关键并非在春去匆匆。继以芳花易凋渲染,又以垂柳差久旁衬。“算春”一转说春愁不在春光自身。下片抒怀。正因为人不悟物理现象而多愁善感,遂闹得“春恨十常八九”,真是春本无愁人自愁。“那知”三句,再为春光开脱,由青春到老成如“桃花结子”,出于自然。以下暗承愁出人间意脉,与人生世事扭结,将“惜春”归拢到叹老,从而倾吐出功业难就,岁月迟暮之感。全章在惜春中注入身世愁绪,融入人生哲思,与一般惜春词不同。点明人情胜过物理,难逃人生愁恨的主旨,深邃而婉曲。

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晁补之的千古名句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苏轼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名篇有《照碧堂记》、《拱翠堂记》、《有竹堂记》等。

  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晁补之的千古名句

  1、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

  2、斜日东风深院。绣幕低迷归燕。潇洒小屏娇面,仿佛灯前初见。——晁补之《斗百花》

  3、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杨州。——晁补之《临江仙》

  4、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晁补之《水龙吟》

  5、春辞我,向何处?怪草草、夜来风雨。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殢春且住。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一栏红药,倚风含露。春自未曾归去。——晁补之

晁补之:忆少年·别历下

  《忆少年·别历下

  晁补之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
  无根行客。
  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
  算重来尽成陈迹。
  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赏析

  此词为作者谪贬应天府,告别历下的抒怀之作。上片写离别历下。起笔叠用三个“无”字,写尽行踪飘零、宦途辗转,十分警绝!继写南山送故人隔,无限依恋。下片写重归历下景况。“罨画”句赞历下林泉景胜,写历城园林花溪似红碧彩绘之画境,写出词人对历下风景之美的深刻印象与眷恋。“算重来”以下,设想今后,鬓影花色,预计主客变迁,不胜感慨!全词直抒胸臆,借景点染,开首造句新警,结尾巧用典故以曲致幽情,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