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馒头的故事,不知道你就out了

  第一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摆着很多好吃的,感恩很快被愤怒替代。他举刀杀了农夫,因为,他发现农夫还有那么多没有给他。

  思考1:同样的行为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看到自己得到的,会感恩;看到自己没有得到的,会仇恨。

  思考2:救人命的是农夫奉献的馒头和水,与农夫自身拥有的并无关系。但现实的教育,更注重农夫一无所有情况下的慷慨,那意味着更高尚。这不自然改变了人们心中的标准和预期。实际上,爱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点,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每个人都可以献爱心,而不是期待一个像A农夫那样的人出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每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

  思考3:感恩或者仇恨,往往都由一些细节决定而非本质决定。从本质上看,A和B两种情况下,结果都应该是感恩的。但只有正常而理性的人才能在两种情况下都保持同样的感恩心态。

  思考4:在感恩和仇恨之外,是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心态存在?

  第二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被通缉的贪官。于是,很多人仇恨农夫,认为他助纣为虐。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曾经多次助人的善人。于是,很多人称赞农夫做了一件大功德事。

  思考1:当救人于难要视身份救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决定应该救什么人,应该不救什么人。于是,很多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见什么人都不救了。

  思考2:如果人们在两种情况下,都能对农夫身怀敬意,爱心或会茁壮成长。反之,则在势利、戒心等等的影响下,爱心会丧失。

  第三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农夫开开门,抱歉地说:“我没有吃的了。”于是,全村的人都仇恨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农夫开开门,说:“我只有半个馒头了。”于是,全村的人都鄙视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思考1:对于有爱心者,人们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抬高。

  思考2:对于自私者,人们把期望值降低到最小,因而也不会失望。

  思考3:超道德是驱逐爱心的强大力量,直到所有的人在面对饥饿者时都关上家门。

  第四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对于农夫的任何行为,他都不问善恶,全力支持。农夫失去镜子,认为自己一切都是对的。后来,因犯大错破产。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对于农夫的行为,支持其善,直言其错,农夫辛勤耕耘,并不断改进,渐渐兴旺,广施爱心。

  思考1:感恩的方式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思考2:正常的思维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直言、批评往往是更好的方式。

  思考3:其实,吃完馒头、喝碗水后,转身离开,也是一种感恩。很多时候,帮助人的人,只是怀着一颗平和、感恩的心在做,并不刻意希望得到赞美或者回报。

  第五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村里人逢人见到农夫就夸他,做了一件善事。后来,即使遇到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农夫也主动伸手相助。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有人怀疑农夫作秀,甚至怀疑这个饥饿者就是农夫自己找人扮演的。于是,农夫遇到求助者,就躲得远远的,恐怕再遭诋毁。

  思考1:赞美或者诋毁,往往会影响一些人的行为,一些心智不够成熟者的行为。

  思考2:如果祈求某种行为得到一致的评价,只会让自己走火入魔。

  思考3:遇到诋毁就逃避的人,永远只能当懦夫。

  思考4:农夫应该迅速忘记那个馒头和那碗水,并忘掉人们所说的,平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做一个快乐的农夫。

霍尔巴赫名言

1、财富——是得救的道路上的不可克服的障碍。富人通常有一个过于肥大的肚子,进不得天堂的窄门。如果他要向这方面努力,他就应该吃斋,或者把自己交给教士;教士善于取掉他的脂肪,使他瘦削,从而挤进得救的小窗户。

  2、利益是人类行动的一切动力。

  3、人之所以迷信,只是由于恐惧;人之所以恐惧,只是由于无知。

  4、利益根本不是别的东西,只是我们每一个人视为幸福所必须的东西。(www.haocihaoju.cn)

  5、人,按通常的定义,人是有血有肉的动物,用两足行走,能感觉、思想和判断,但是,在福音书和让雅·克卢·梭看来,人不应该感觉、思想和判断;甚至应该匍匐而行,好让教士轻快地骑在他身上。

  6、哲学家是忠于智慧和健全理智的,因而是坏蛋贼骗子。社会应该使仇恨教会的人受火刑。这些恶棍竟提醒人们当心:在尘世,不要两眼朝天被掏走钱袋。

  7、要公正,因为公正维系着人类;要和善,因为慷慨暖人心窝;要宽厚,因为你周围的人跟你一样脆弱;要谦逊,因为你的傲慢伤害每一个人的自爱心。

  8、人在生存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被动工具。

  9、驴——是长耳朵的畜牲,其特点是耐心和蠢笨。这是基督徒的真正的原型。基督徒像驴一样,其特点是耐心和蠢笨,应该忍受鞭打和背十字架。耶酥曾骑着肯定不是他的驴驹子光荣地进入耶路撒冷;他想用这一行动宣布:神职人员有权骑在男女基督徒身上,可以鞭打他们,一直到打死。

  10、只有在智力薄弱和懒惰无知的人身上,迷信才是根深蒂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