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婚,一场关于围城的逃避战

  “恐”,是描绘人心理情感的字,有“惧怕,惊悚”之义;“婚”,意为结发成秦晋之好,是美好的字眼。但在现今社会,恐婚是未婚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多发于25~30岁这个年龄段,这类人被称为恐婚族。恐婚族,是时代推移社会发展的产物,恐婚这种心理现象,也是新经济形势下新一代人怀有的新价值观念的一种表现。结婚,爱恋升华有情人终成眷属,组成家庭繁衍后代,这本是一件幸福的事,何恐之有?

  把婚姻比作是一座围城再恰当不过了,城外的人或许很渴望进去,而城里的人可能很想出来。这便是婚姻的神秘、吸引人同时也令人排斥之处了。婚姻这座围城的弊处,用一句很经典的名句来诠释就很明了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围城里最缺的元素之一就是自由,故而多了一份束缚,多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份责任。事业与家庭如同鱼与熊掌的关系,没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便不可兼得,成家之后如果还要像婚前一样过分地追求自由而缺少对家庭的呵护,便陷家庭于危机之中。恋爱时的二人世界是最单纯最幸福的,相对的自由会让两个人有时间生活在自己的私人世界里。

  婚姻并不恐怖,让人惧怕的是婚姻中的琐琐碎碎,令人费尽精力消得人憔悴。“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成了家的人不得不花心思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想起单身的时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轻负担,便是一种深深的怀念。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虽然这话说得太绝对太冷酷,但也不无道理。恋爱相对与婚姻,因两人彼此间的距离而产生了美妙而朦胧的美,婚后两人生活在一起而粘成一块儿,久而久之,恋爱时的距离没有了,生活在一起的新鲜感消去了,各自的缺点也暴露了出来,各种恶毒的因素在围城里日积月累成升级成了婚姻的杀手,导致两人情感的破裂家庭的不和。而共同经营婚姻生活的压力,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双方年轻气盛不理智地处理情感问题而使家庭矛盾升级,生活中处理事情时因意识的分歧产生纠葛,婚后与小家庭相关联的两大家族或许会出现不和的情况,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未婚人士所惧怕面对的,尤其是如今的社会经济形势下 “三十而难立”的年轻人,这对与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恐婚的心理由此产生。

  对于恐婚这种心理,它的产生对产生它的人来说或许是无奈的,谁不想在婚姻的殿堂上成为最帅气的新郎、最美丽的新娘,可因种种原因种种顾虑而对婚姻心生一种排斥、逃避的情愫。我想说,这种心理的产生是可以理解的,不可耻也不可羞,不能懂得别人的难处而盲目发表意见的人,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婚姻生活是存在于这世上的人必经的一个过程,除非是立志不食人间烟火削发为尼剃度为僧,远离红尘世俗的困扰。可以这样说,婚姻是人生命中一个逃不脱的宿命,传宗接代延续家族香火,这是父母难违难抗之命,故而结婚是一个人迟早要经历的事,因它而寝食难安是大可不必要的,何不顺其自然,等车到山前、船到桥头上天自然会给你一个结局的,令人满意与否,那要看你怎样把握了。

结婚,是一辈子的承诺

  《围城》中钱钟书老先生说过一句话:“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当80后已经开始步入三十而立的时候,依然有许多人徘徊在围墙外面,谨慎观望,不敢越雷池一步。同居,成了他们婚姻前的试金石,太多离婚的反面教材我们这些80后小心翼翼,步步为营。

  结婚,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不是说今天兴起就结婚,明天厌倦就走人的游戏。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情,在轰轰烈烈的求婚、订婚、结婚之后,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的日子,更多的是要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琐碎枯燥的事情。倘若没有做好准备,是不会随意的踏进围城,很多人都是在一瞬之间的感动或者冲动而结婚的。

  是的,浪漫的求婚也许很容易感动一个人,容易喜极而泣的做出非理性的行为,显然这是很多人所欢喜的,因为浪漫谁不喜欢?我们在那种氛围很难理性去思考到底此时此刻结婚是否妥当。也许有人说我会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当自己亲身经历了,自己也会如出一辙。所以,更多的人选择了不随便许诺,怕因为浪漫气氛和环境所感染,做出冲动造成言不由衷的行为,个人认为结婚是一个对自己所爱的人最重要的承诺。

  恐婚大多数发生在25~30岁的年龄,甚至收入颇丰的白领尤为严重,这是为什么呢?基本上都是80后或者85后在这方面泛滥成灾。首先,结婚牵扯到的不是两个人,尤其在中国相当普遍。不是电视剧演的那样,随便拜堂,或者喝交杯酒就等于结婚,背后的琐碎事实在让人不寒而栗,比如要谈礼金、摆宴席、派喜帖,如果再有习俗风俗的家庭那就更加犯愁,因为乡下的繁文缛节实在让人苦不堪言,而且平时还要上班,拍婚纱照找婚庆公司太多琐碎的事,难怪一个哥们经历结婚前的种种苦难后,信誓旦旦的跟我说,累死我了,我发誓我再也不结婚了,其艰苦窥一斑,可见全豹。

  其次,80后85后还处于心智不成熟的年龄,不愿意过早被束缚,一旦结婚有孩子,往日自由自在的下班逛商场、下酒吧的日子将不复存在,代替这些的将是公司学校厨房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瞠目结舌,不可思议的事情。特别是白领,最烦这个了,他们信奉的是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的信念,这也是他们恐婚的其中原因之一。

  最后,我觉得太多的离婚例子让我们信心匮乏,太多的诱惑让我们不甘心就此困于围城。我们这一代离婚的例子是家常便饭,甚至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理由,比如因为网络游戏而离婚。咱们当然不能拿父辈那一代来相提并论,在他们那一代,离婚是很没面子甚至是不可饶恕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的离婚,他们的想法就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即使没感情了,也凑合着过。我们这一代比较自我,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感受,这不是贬义,毕竟时代不同,想法当然不同。我们会认为如果两个人在一起倘若想法南辕北辙,如果价值观像两条平行线,永远凑不到一起,这就足够形成离婚的理由。

  恐婚,是因为我们崇尚自由不愿意就此被束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太多的新鲜事物诱惑着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共筑一个家庭,说明我们的心智仍然幼稚,因此,我觉得不随便结婚或者允诺是正确的,如果我没有把握给对方一个家,那么我是宁可在城外徘徊,也不迈进一小步。

恐婚,无法冲破的重围

  恐婚现象是如今未婚人群,特别是80后未婚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普遍存在于二十五到三十岁的年龄段,三十岁上下且收入较高、恋爱或是同居时间较长的白领“恐婚”尤为严重,这些人群称为恐婚族。

  钱钟书先生把婚姻比喻成一座围城。但是当时的男女是围城之外的人想进去,而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现在,婚姻依然是一座围城,只不过里面的人依然想出来,外面的人也变的不想进去。对于婚姻这样一件一直以来在人们心目中幸福美好的事情,竟变成了一张让人恐惧到不敢面对的面孔。

  可能80后的我们都有着这样的感觉,就是仿佛昨天还在无忧无虑放肆大笑着的我们,被无情的时间一把拖到了这不得不面对的婚姻大事面前。古训有三十而立,说的不仅仅是立业,也包括着成家。而成家更多时候又不仅仅是是一个人的事情,可能寄托着整个家族的希冀和父亲母亲的期盼。其实自古以来,只要是面对着婚姻门槛的男女,都会有一种七上八下的复杂心理,这里面肯定也掺杂着几分恐惧。对于结婚后的生活状态是这些新人们从来都没有机会触摸到的,带着几分虚无缥缈的感觉,而越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就越是容易引发人的恐惧感。

  走上红地毯,也就象征着青春年华的彻底完结。其实同年龄段的一些心理现象都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就拿恐婚族这个年龄段的另一种心理现象“惧老症”来说吧,那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抗争,他们都是害怕老去害怕和青春作别的,而婚姻正是要给青春画上句号然后进入下一个比青春年长的人生阶段。为了留住那别来无恙的青春,抓着青春的尾巴死死不想放手,也是困婚族排斥结婚的原因之一吧。

  看样子婚姻这种人生场景的大转变原本就带着几分恐惧色彩,而这个时代又“恰到好处”给婚姻添加了很多更为恐怖的强物质因素,这就彻底打破了未婚男女们对婚姻的憧憬与尝试探索的欲望。

  但是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成家立业传宗接代,让下一代生命得以延续,这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动物一来到这个世界就被施加的责任。对于恐婚,其实是一种很消极的人生态度,www.haocihaoju.cn那些恰巧碰在一起的因素,诱导着我们进入了一个心理误区。有谁敢说因为我恐婚,我就打算永远不结婚,又有谁因为恐婚孤单了一辈子。所以,结婚依然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害怕被噎到就不吃饭的思想是不对的。尝试着去和对方或者家人做深度的沟通和交流才是一种正确的心态。

  把自己困在着一场重围当中,一昧的逃避,最终困老了青春,困散了红颜,以后的路可能会变的更加举步维艰。不要再让心态来摆布我们,而是我们要左右心态。抛弃掉一切的完美主义、安于现状、惧怕老去、后顾之忧、物质压力……为了让真爱延续,有所结晶,我们要勇敢的去打赢这一场“恐婚突围战”!

婚姻期限,一生一世的约定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里边的人想走出来,外边的人想走进去。组成一个围城很简单,但是要一生一世在那座围城里坚持自己信念很难,对牵手知己不离不弃一如既往需要真心付出,更需要真情呵护。作为围城只是一个爱的象征,并不代表永久的拥有爱情,要想天长地久还需要两厢厮守,没有一定的信心和足够的爱最好不要走进去,婚姻可以限制也可以解除,但是造成双方的伤害是无法弥补。

  面对中国离婚率越来越高的局面,我们只能说是悲剧的开始。婚姻关乎着每一个公民一生的幸福,不要轻易草率的决定自己未来。无论贫富都不是婚姻开始和结束的条件,先期的投入必须是真的感情,婚姻的成立必须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之上,否则选择的婚姻就没有了实际意义。目前的婚姻法都是终身制,但是也无法保证夫妻的婚姻真的走到白头到老,假如双方需要解除婚姻,法律是允许实施离婚的。关乎没有爱的婚姻存在就没有了实际意义,强迫保留婚姻只能使双方更加痛苦。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钱的重要性,尤其是夫妻双方在离婚的时候,总是把钱和共同房屋作为首要条件,都忽视了曾经同甘共苦的情感。这样的例子只能说婚姻是很失败,如果我们的政策规定不许离婚,那么这样的夫妻也是背道而驰,因为没有共同语言,也没有更多真诚牵挂,彼此之间失去了原有信任二字。而且离婚只是考虑到金钱和房屋的分配,都忽视了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其实在离婚当中,伤害最大的是孩子,不仅仅失去的是家庭,更多的是父母的温馨呵护以及以后成长过程中的孤独。

  当然在其他很多国家对于婚姻都有一定的权限性,在登记结婚的时候可以有选择的决定几年婚约,貌似这样的婚姻很现实,如果期限到了,双方能继续生活下去,就接着续约。如果真的不合适就可以分手,看似很人道的制度,实则是对婚姻的一种戏弄。人的一生没有几个十年可以浪费,就算婚姻可以重复选择,但是对于一个家庭需要的不是多次的组合,而是是否用心为家庭努力了。多次的选择势必造成一定的阴影,每一次的分手对于感情和财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一个人成功事业背后一定都有一个稳定家庭在支持,对于人性化的制度,不一定都是可取。这样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入了可选择性,双方态度都会多一部分试试看的心里,那么牵手走完一生一世的念头就不会有,生活当中双方都多了私心,即使再续约也多了一定的相互防备,从开始的婚姻生活就注定涂抹了悲剧色彩。

  三年、五年只是一个时间缩写,不能代表爱的永恒,爱是生生世世。假如我们国家的婚姻也有期限,那么这样的制度不是人性化,更多的是制造悲剧的前提,不仅仅是男女双方的损害,更多的是对我们下一代不负责延续。婚姻是我们一辈子的事情,好好对待和珍惜双方拥有的,一旦牵手就要一生一世呵护,承诺一生一世就没有期限可言。当然限制离婚也不行,婚姻失去了爱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不过我们还是提倡涉入爱情的朋友,好好思量,无论法律是否约束了爱情的规则,既然选择了就要为爱情的保质期做一个永久的期限,让你的爱情永远处于保质期内。